首页>企业频道>企业动态

高分通过评审 携手再续前缘

北方重工混改蝶变获一流钢企认可

2019-08-09 10:46:00     作者:

  近日,北方重工顺利通过宝钢股份供应商现场评审,并在宝钢湛江钢铁三期工程中累计签订2200万元合同,这也标志着北方重工作为混改后蝶变重生的重机领导品牌,正与作为国内一流钢企的宝钢股份续写合作共赢的新篇章。

 北方重工与宝钢的合作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上海宝钢二期设备国产化建设工程中,先后生产供货皮带输送机、5000mm宽厚板冷、热矫直机、1580mm带钢平整分卷、精整剪切线等设备,累计产值逾亿元,创造了良好的用户口碑,为宝钢的建设与发展做出贡献。

  近年来,受制于传统老国企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封闭僵化的体制机制、与市场脱节的管理方式等重重阻碍,加之近年来行业市场剧烈波动,北方重工经营发展陷入严重亏损境地,频繁失标宝钢各工程项目,一段美好的合作联姻就此中断。

  20194月30,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东北振兴和深化国企改革的有关精神,在辽宁省委、省政府和沈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推动下,北方重工顺利完成司法重整和混合所有制改革,辽宁方大集团依法成为企业第一大股东,过去沉重的历史包袱和债务问题也通过重整和混改一举得到彻底解决。

  方大集团是全国知名的民营企业,拥有炭素、钢铁、医药三大业务板块,并兼营重型机械制造、商业、矿山、房地产等产业。2018年,企业销售收入800多亿元,实现利润超240亿元,缴纳税金130亿元。正是在方大集团飞速发展的过程中,集团董事局方威主席怀着回家乡投资,为家乡作贡献的情怀,继参与东北制药、中兴商业混改后,又参与了北方重工的司法重整和混合所有制改革。

  作为战略投资者,方大集团为北方重工带来完全市场化的体制机制、雄厚的资本资源优势和全新的经营发展理念,通过管理体系的重构、管理制度的理顺、技术创新体系的重建、市场资源的恢复、对传统“跑冒滴漏”的全面整治等一系列措施,北方重工实现了“脱胎换骨”式的重大变革,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混改仅3个月已对外签订订单6亿多元。企业里干部员工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哈腰实干,誓创的北方重工新辉煌的工作氛围正在加速形成。

站在新的发展坐标之上,北方重工主动出击,重新开启与战略伙伴延续合作的良好局面。营销人员精心策划,职能部门通力配合,全体员工共同努力,北方重工终于用满满的诚意和过硬的实力打动了宝钢。6月26日至29日,宝钢到北方重工进行为期三天的供应商现场评审。评审覆盖系统管理、客户管理、技术研发管理、采购管理、生产过程控制、交付与服务、质量管控、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此次评审,既是对北方重工从合同签订到产品投运、延伸服务全流程的工作检阅,也是对其运营管理水平的全面审核。712日,宝钢正式公布北方重工以712.57分的良好成绩顺利通过供应商评审。至此,北方重工与宝钢股份的合作历史翻开崭新一页,涅槃重生后的北方重工乘势而上、华丽转身,携手宝钢共同绘就合作发展的宏伟蓝图。

  建设湛江钢铁基地是宝钢重要的战略部署,是其国内四大主要基地之一。自通过供应商评审后,短短一个月内,北方重工就在宝钢湛江钢铁三期工程中签订堆取料机、圆筒混合机等设备合同,累计金额2200万元。同时,宝钢作为业界标杆,其供应商管理制度和风控手段被众多用户视为成功典范。通过宝钢评审,对柳钢等客户订货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为北方重工恢复市场信誉、赢得客户信赖、重回行业领军行列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当前,冶金行业正处在加快结构性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攻坚期,绿色发展、节能减排作为主旋律,为行业创造巨大的发展空间。一方面环保、技术改造逐步增多,另一方面城市钢厂搬迁压力加剧,使沉寂多年的冶金装备市场得以全面复苏,给像北方重工这样的装备制造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北方重工将乘势混改的东风,深入践行方大集团“经营企业一定要对政府有利,对企业有利,对职工有利”的价值观,紧紧依靠方大集团成熟先进、灵活高效、完全市场化体制机制优势,以牵手宝钢为开端,深耕冶金钢铁装备市场,并着力打造集重型装备智能制造、云平台系统运维、零部件配套、工程施工等为一体的产业链全生命周期服务供应商!

编辑:网站实习3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