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企业频道>企业动态

看病不再怕花钱,这家西北钢企为员工建起了“健康长城”

2025-10-10 15:44:00

  “今年体检多了基因甲基化检测项目,我正好可以检查胃肠健康状况了。”提及企业的健康管理举措,一位工龄十五年的职工感慨道。
  近年来,酒钢集团公司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以保障职工身心健康为核心,围绕健康监测、健康干预、医疗保障、健康促进和环境优化等方面,构建起全方位覆盖、全周期守护、全链条保障的健康管理机制,用实实在在的举措为职工健康保驾护航,不断增强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织密健康监测网——
  筑牢健康第一道防线
  健康监测是守护职工健康的首要关口。集团公司从“法定保障、个性需求、专项关怀”三个层面入手,织就严密的健康监测网。
  在职业健康保障方面,集团公司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等法规要求,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职工,定期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检查结果书面告知员工,并及时组织异常结果复查,严格落实职业禁忌调岗、职业病诊断等,全面守护职工职业健康。
  针对全员健康管理,集团公司坚持“依靠职工办企业”的理念,建立全员定期健康体检制度。每年制定体检计划前,系统分析上一年度体检数据,梳理职工健康问题集中领域,并广泛征求职工意见。结合近年来高发疾病趋势,强化筛查手段,逐年加大癌症早筛力度,形成多个科学且贴合需求的体检套餐。职工可根据年龄、健康状况和家族病史自主选择体检项目,真正实现“我的健康我做主”。
  此外,集团公司围绕“为民办实事”,为女职工量身定制“两癌”筛查专项服务,将人乳头瘤病毒检测(HPV)、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作为基础标配,搭配子宫及附件彩超、双乳腺彩超和妇科常规检查,用精准高效的筛查手段,为女职工解除健康后顾之忧。
  从法定职业健康监护到个性化全员体检,再到针对性的女职工专项关怀,集团公司用“规定动作+个性化自选+补充专项”的组合策略,确保每一位职工的健康状况得到及时关注,为后续健康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精准实施健康干预——
  让健康风险“早发现 早处置”
  健康监测的最终目的是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集团公司建立“危急报告+绿色通道+健康指导”的精准干预机制,确保健康风险“早发现、早处置、早改善”。
  在体检过程中,一旦发现血压骤高、血糖异常飙升、肿瘤标志物显著异常等危急情况,酒钢医院会立即启动响应机制,通过电话、短信通知受检者所在单位及本人,详细说明危急值项目及可能存在的健康风险,并给出具体的就医建议,确保职工在第一时间掌握情况并采取正确措施。
  对体检中或体检后确诊重大疾病的职工,集团公司打通“内外联动”的重疾绿色通道:内部依托合作医院,建立急诊与肿瘤科、心内科、外科等多部门联合救治机制,减少挂号、检查、住院的等待时间;外部则借助补充医疗保险资源,为职工及家属对接北京、上海等地知名医院的快速就医服务,从预约专家到安排住院,全程提供协助。职工在面对重疾时,不再“求医无门”。
  健康管理不仅要“救急”,更要“治未病”。针对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等常见健康问题,集团公司健康管理中心为职工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并深入厂矿一线,通过健康讲座、一对一咨询、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开展健康宣教,帮助职工解读体检报告、通过生活方式调整改善健康状况,逐步提升职工的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危急情况快响应、重大疾病有通道、常见问题有指导。集团公司不断健全完善健康监测干预机制,推动健康管理从“被动监测”转向“主动干预”,将健康风险控制在萌芽阶段。
  补充医疗保险兜底——
  筑牢医疗保障“长效后盾”
  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是职工健康的“长效后盾”。集团公司以“健康中国”战略为指引,在落实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不断健全补充医疗保险制度,让职工的医疗保障更“厚实”。
  在保持原有补充医疗缴费标准和基础待遇不变的前提下,集团公司专门设立补充医疗统筹基金,用于帮扶深度困难家庭,缓解困难职工的医疗负担;投保短期商业保险,新增住院二次报销、重大疾病补助、意外伤害补助、慢特病补助、病故职工补助等多个保障项目,并依据运作情况适当调整;拓宽医疗补助使用范围,职工个人医疗账户的使用范围已扩展至全国17万家定点医疗机构和药店,职工补充医疗保险资金的使用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这些举措不仅满足了职工门诊就诊、日常购药的基本需求,更有效分散了企业和职工在应对重大疾病、意外事故等方面的风险,实现了企业补充医疗保障与国家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有机衔接。
  如今,补充医疗保险的“兜底”作用,让职工感受到了企业的关怀与担当,也让“病有所医、医有所保”的承诺落到了实处,职工看病不再“怕花钱”,遇到重大疾病也不再“犯难”。
  强化健康促进教育——
  从“心”守护职工身心健康
  健康不仅限于身体,更关乎心理与情感。集团公司从心理辅导、文体活动、组织关爱三个方面入手,强化健康促进教育,全方位提升职工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自我健康管理意识。
  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集团公司要求各单位将其纳入年度干部职工教育培训计划,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心理健康专题讲座或辅导,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围绕“压力管理”“情绪调节”“亲子关系”等主题授课。同时,重点关注一线倒班职工、困难职工、新入职青年职工等特殊人群,对有需要的职工开展一对一心理辅导,帮助他们疏导工作压力、缓解生活焦虑。
  在文体活动方面,各级工会、团委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结合职工兴趣爱好,组织开展篮球赛、羽毛球赛、健步走、书法绘画展、文艺汇演等健康向上的活动,引导职工在运动中释放压力、在交流中增进感情;开展“健康达人”评选,从坚持运动、合理饮食、心态乐观的职工中选出“健康楷模”,通过宣传栏、内部公众号等平台分享他们的健康故事,以“少数带动多数”的方式,激发全员参与健康管理的积极性。
  此外,各级党组织还常态化落实谈心谈话制度,领导干部定期与职工面对面交流,倾听职工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在节假日、职工生病住院、家庭遭遇变故时,及时开展走访慰问,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主动排查职工之间的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分歧,营造和谐稳定的工作氛围。
  这些举措从“心”出发,用关爱温暖职工,用活动凝聚人心,让职工在身心健康的状态下投入工作,也让企业成为职工心中的“温暖港湾”。
  优化健康环境——
  营造安全舒心的工作生活氛围
  在关注个体健康的同时,集团公司着眼于整体健康环境的营造,以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企业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健康管理的整体效能。
  近年来,集团公司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指示精神,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利用爱国卫生月、世界卫生日等重要节点,结合流感等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常态化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组织职工清理厂区卫生死角、整治办公区域和职工宿舍环境,定期对食堂、卫生间等重点区域进行消毒;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折页、播放公益广告等方式,普及卫生常识和传染病防控知识;安排专业团队开展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定期投放灭鼠、灭蟑药物,减少蚊虫滋生,持续改善厂区环境卫生面貌,为职工营造健康安全的工作生活环境。
  为了让健康服务更贴近基层职工,集团公司依托补充医疗保险资源,在宏兴股份公司、东兴铝业公司、宏晟电热公司、炼轧厂工艺装备提升及产品结构调整项目部、榆钢公司建成了6个标准化“健康小屋”,每个“健康小屋”都配备了血压仪、血糖仪、尿酸检测仪、体脂秤等基础健康监测设备,放置了急救药箱和感冒药、退烧药、创可贴等常用药品,还提供线上就医用药咨询服务,职工在工作间隙就能完成基础健康监测,遇到小毛病也能及时获取用药指导。
  据了解,下一步,集团公司还将在各健康小屋投放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这一“心脏骤停救命神器”能在心脏骤停发生后的“黄金4分钟”内开展有效抢救,进一步为基层一线职工的生命健康安全增添保障。
  从织密健康监测网到精准实施健康干预,从完善补充医疗保障到强化健康促进教育,再到优化整体健康环境,集团公司的健康管理机制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不仅守护了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更让职工感受到了企业的关怀与责任,激发了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殷艺 毛美鸽)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微信图片_20240117152632.jp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