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在钢轧事业部二棒线单捆计量区域,4名“新兵”——自动焊牌机器人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当钢捆进入焊牌区域,只见机器人自动夹取焊钉、标牌,自动识别焊牌位置,并把标牌有序地焊接在钢捆上。据现场操作人员介绍,这是一套应用图像识别新技术的工业机器人,可实现标牌数据自动传送、标牌自动打印及整理,并可实现全过程监控,出现异常时可准确定位故障报警点。
一直以来,水钢主要采用人工焊牌方式给产品贴标签,这种方式有几大弊端:无法实现规范化,不同的计量人员焊接质量相差较大,容易造成标牌脱落,影响产品形象及计量结果确认;易造成焊接顺序错误,使产品在外销时发生计量异议;人力成本较高,效率低,不能有效满足生产需要;计量人员在进入集捆区域进行焊接作业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2018年9月,经过水钢设备工程部、自动化公司等相关单位进行现场勘查、仔细分析和调研后,认为采用机器人自动焊牌工艺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国内先进钢铁企业普遍采用的钢材焊牌方式。近年来,水钢把智能制造作为克服短板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转折。2018年10月,该公司启动二棒线单捆计量系统机器人自动焊牌项目建设。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采用安川首钢机器人本体,由首自信公司负责机器人自动焊牌系统项目的程序开发、项目建设、安装、调试、人员培训工作,于今年1月2日开始项目建设。
为加快项目推进,安川首钢机器人厂家克服春节假期影响,及时将设备发至水钢。1月8日,首自信公司智能装备创新中心马利友创新团队7名工程师从北京出发,到水钢着手开发建设机器人自动焊牌项目。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首自信公司智能装备创新中心经理李清华多次到现场指导工作。当遇到程序开发、图像识别等技术难题时,工程师们常常一讨论就是几个小时。时间紧、任务重,2月12日至今,7名工程技术人员都只回过一次家。在会议室,记者还看到了一箱箱方便面及饮料……
为确保机器人自动焊牌项目系统调试成功实现正常运行,水钢结合二棒线单捆计量系统生产工序关系,成立项目联合调试工作小组,制定调试方案,研究在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存在的问题并制定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自动化公司生产保供室主任谢钦介绍说:“机器人焊牌项目投入运行后,可有效优化生产工艺和人力资源,实现现场劳动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同时还能有效杜绝传统工艺中的人为干扰,造成钢捆计量失真问题。”
据介绍,项目建成后,每次焊标牌时间为35秒,自动焊标牌设计能力为每小时88捆,在符合约束条件下,自动焊接成功率可达99%。据水钢自动化公司计量车间单捆计量班班长薛桂林介绍,机器人自动焊牌项目建设之前,在这条生产线上职工每天要到现场进行人工焊牌400次以上,机器人自动焊牌项目运行以来,职工劳动强度大大降低,核对信息更加准确。
二棒线单捆计量系统机器人自动焊牌项目成功建设后,填补了贵州省钢铁行业机器人生产应用空白,为水钢公司智能工厂建设积累了可借鉴、可推广的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