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周岳平
在宝武智维、宝武重工宝钢轧辊的车间里,成品入库前的检验是守护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卡,而质量管理系统(QMS)正是这道关卡上最坚实的“诚信基石”。该公司检验员们常说:“咱们手里的尺子量的是尺寸,心里的尺子量的是良心。”诚信从来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它在每一次检测的较真里,在给客户解决问题的奔波里,更在质量管理系统那可追溯到每秒的数据里。
去年2月份的一个雪夜,宝钢轧辊检验组组长章军的电话突然响起,河北唐山客户焦急的声音传来:“你们的轧辊尺寸与我们检测的数据有偏差,这样我们没法上机使用啊!”章军当即回复:“您别急,我现在就跟进处理,马上买车票,最快明天上午就能到现场。”挂完电话,章军和他的徒弟买了最早的车票奔赴唐山。6个多小时的车程里,他反复琢磨:“成品检测流程都是自己经手的,数据在质量管理系统里清晰可查,难道是检测方法出了偏差?”
到了客户车间,症结很快浮现:对方测量工具没问题,但卡具角度偏了两度。“就这两度,让数据差了0.02毫米。”徒弟刚想解释,章军摆摆手:“先别争对错,客户要的是能用的产品,咱们要的是让人放心。”他蹲在车间录视频,从卡具摆放、视线校准到数据读取,连袖口蹭到工件影响精度的细节都一一演示。视频发过去的第2天,客户回话:“按你说的法子量,数据对得上!你们这服务,比尺子还准。”后来这事儿成了车间教材,章军常说:“0.02毫米的误差看着小,在客户那里却是影响能不能开工的大事。诚信不是挂在嘴边说的,是帮人解决问题的实在劲儿。”以技术奠定基础、以诚信铸就品牌,他们正积极与客户共同成就更加稳健、高效的未来。
章军所说的这股劲儿更体现在了该公司的电脑数据里。过去,该公司职工手写检验报告,时间久了纸页发黄,查记录得翻半天档案。现在,质量管理系统就像“透明账本”,轧辊从生产线下来,系统自动派单给检验员;检验时卡尺数据实时上传,谁测的、用哪台设备、当时温度多少都一目了然;客户扫码就能查看从毛坯到成品的全流程记录,就连换刀具的环节都清晰可见。
今年6月份,有客户反馈产品小瑕疵,系统立刻弹出整改单,责任班组、整改时间、复查人都标注得清清楚楚。以前处理这类事情,该公司的职工得打电话、跑部门,现在鼠标一点,各环节自动衔接,问题很快解决。检验员徐小虎说:“以前客户问‘数据准吗?’,我得翻一堆记录;现在他们看系统里的时间记录和检测视频,直接说‘不用看了,你们这数据假不了’。”这系统恰似产品的“诚信身份证”,每个数字都带着让客户满意、放心的温度。在这里,产品品质始终透明可见,客户信任始终有据可循。
在宝钢轧辊,没人把“诚信”挂在嘴边,但它早已融入每一次量具校准、每一个如实填报的数据,每一次面对客户疑问时不推诿的责任与担当。正是这些毫厘之间的坚守、细致入微的实实在在,汇聚起客户坚实的信任,也铸就了宝钢轧辊品牌最深厚的底气——以精准见承诺,以诚信塑品牌。
《中国冶金报》(2025年08月28日 04版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