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骨干刘海瑞:“每日勉,不可一日弛。”
晚上7:30,炼钢厂5#转炉平台上,刘海瑞一边目不转睛盯着炉口火焰,一边和区域管理人员讨论转炉渣料的最佳加入时机,这样的场景每天都能看到。他每天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多学习,多总结。”无论何时他总是忙碌的样子,好像在和时间赛跑。等到一天的工作完成时,已经是深夜11点,这种情况对他而言,已是家常便饭。
2006年,大学刚毕业的刘海瑞进入龙钢公司炼钢厂。他把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先后担任过钢包技术员、混铁炉技术员、成本管理员、转炉技术员。今年以来,为加快推进智能化炼钢,他坚守在生产现场,一炉一炉盯数据,一个一个进行分析,并积极与镭目公司技术人员交流学习,讨论冶炼模型。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智能化炼钢已完成氧枪自动控制、自动备料、自动加料和操作过程动态检测,目前正在调试中硅、高硅冶炼模型。在担任技术员期间,他主导完成了《150吨大包全程自动加盖技术应用》项目,使平均出钢温度降低17℃,年创效7300余万元;《钙镁石灰石在转炉生产中的多方面应用》科研项目,年创效达到7000余万元。为降低耐材消耗及熔剂消耗,提高生产效率,他积极对标国内先进单位,查阅大量资料,最终使生产效率提高3%,年创效5000余万元。他个人也因出色表现,获得陕西省金属学会“第三届陕西冶金青年科技奖”、陕钢集团“先进工作者”荣誉。
智能专家高仲毅:“岁月莫从闲里过,成功须向勤中求。”
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他从一名最基层的电工成长为专业工程师,无论什么时候,他工作的热情始终不减,经常沉下身子与一线职工交流,依靠自身专业特长,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制约生产的瓶颈,他就是陕钢劳模——高仲毅。
连铸机钢坯切割采用火切机定尺切割系统,有时会受到电磁干扰和温度因素等影响,需人工切割,影响生产。为进一步降低成本、优化指标和精细管理,提高产品成材率和定尺率,高仲毅钻技术、搞创新、找资料、查数据、跑现场,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日日夜夜坚守在4#连铸机台下,汗水浸湿了他的头发和工作服,可他却不怕苦、不怕累,一次又一次进行调试,研究出国内首套行业领先的基于双目视觉钢坯精准控制技术,该系统全面投运后,年创效3000余万元。除此以外,他还自主开发了行业内首套基于工控安全运行的“黑匣子”系统和AI智能连铸自动出坯系统。近年来,他荣获陕西省第一届“冶金青年科技奖”、陕煤集团“十佳青年岗位技术明星”、陕钢集团先进个人和科技工作者等殊荣。
这就是钢城的热血青年,他们热情似火、激情飞扬,在前进的道路上,用汗水和心血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龙钢精神,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默默贡献自己的光和热。(解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