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陈世宇 柳雪飞
大庆工人王进喜曾因其艰苦奋斗的事迹,被誉为“铁人”和工人阶级的楷模。首钢通钢运输公司也有一个“铁人”,他就是首钢通钢运输公司机务段内燃机车司机王永新。
若有人在首钢通钢运输公司问起王永新,并不是人人都知道,但如果问起该公司的“铁人”在哪里,就会有人指着内燃机车检修现场说:“看!在那里!”
作为该公司的技术骨干,王永新处处精打细算,尽可能地节约成本,他从废铁堆里“淘宝”,无论走到哪里、身在何处,都不忘念叨自己的“节约经”。
“抠门儿”是职工对铁人王永新的评价。说起他的“抠门儿”,不仅不让人反感,反而还令人肃然起敬。在王永新的眼里,连生锈的螺丝帽都是“宝”。“很多废旧物料,在我眼里都是‘宝贝’,只要精心修复,就能重新派上用场。”王永新向大伙儿讲起他的“节约经”。每次修复完毕,王永新还不忘在现场转转,生怕哪个角落里落下什么有用的“宝贝疙瘩”。
2024年初以来,首钢通钢运输公司机务段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通过转观念、促改革、强管理、创收入、降成本等多项措施,探索求生存新思路。机务段里要求将“厉行勤俭节约,杜绝损失浪费”的精神落实到经营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倡议全员算好效益账。作为机务段里的技术骨干、废铁堆的“常客”,王永新不断摸索总结出了自己的“独门秘笈”。检修用什么规格的材料?废铁堆里有什么能利用的?他都了如指掌。甚至一个阀门让他鼓捣几下,就能身价倍增。
2024年元旦下班后,该公司的“铁人”王永新并没有着急回家,而是到库房里转悠。他在角落里发现了一堆蒸汽机车淘汰的铁闸瓦,一数足足有20块。看着锈迹斑斑的一大堆“废铁”,王永新来了兴趣。近几年,随着科技进步,蒸汽机车逐渐被内燃机车替代,同时蒸汽机车时代遗留的备件也成了历史的见证,但蒸汽机车闸瓦作为机车的通用备件,除了长度不同,其他方面的技术标准是可以通用的。想到这里,王永新拿起一块闸瓦去了加工室开始打磨。加工过程中,他多次与内燃机车轮毂比较,在打磨掉了2毫米后,终于让这块闸瓦与车轮轮毂实现了完美结合。于是,他对剩余的闸瓦也进行了再加工,准备代替内燃机车闸瓦使用。这一举措让他的机车当月备件费用节省了6000余元。当其他司机长问他这笔费用是怎么节约出来的时候,他乐呵呵地说:“多亏了我有一双变废为宝的巧手哦!”
在近几次的班前会上,该公司内燃机车乘务员经常反馈说近期内燃机车空气压缩机故障率明显升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机车的正常运用。于是,在日常操作过程中,王永新开始关注这个问题。他发现内燃机车在运行过程中受到各种力的作用时,震动频率和振幅起伏会加大,而空气压缩机降压电阻连线没有固定,时间久了会随震动发生摆动,与电器柜边角接磨,使连线绝缘胶皮折损,线芯与铁接通,造成部件烧损。找到了问题所在就好办了。王永新又试着在库房找寻“宝贝”。他找了几根连接导线,又去购买了橡胶,在电器柜顶部焊接导线,并在两端安装橡胶堵,达到固定连线的目的,从而降低机车故障率防止部件烧损。
在他的影响带动下,越来越多的职工加入到“修旧利废”的行列中。2023年全年,他们仅从废铁堆中淘出的“宝贝”就价值3.82万元。
“紧紧手,年年有。”这是首钢通钢运输公司的“铁人”王永新常挂嘴边的“节约经”。在他的影响下,“节约无小事 点滴见效益”的理念植根于职工心中并落在行动上,在该公司全机务段营造出了人人讲节约、事事讲节俭的良好氛围。
《中国冶金报》(2024年02月07日 08版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