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攀枝花钢城集团废旧物资分公司二车间生产现场,绝对能让您眼前一亮:生产、喷淋、轮胎清洗、货车过磅、灯光、渗滤水抽取……全部实现了自动化,完全把职工从初级劳动中解放出来,让工作更轻松、生产更高效。这座实现生产“智”变的厂区,最打动笔者的并非冰冷的机械运转,而是科技与人文之间那条温暖的连接带。在这里,自动化不是取代,而是解放;数字化不是虚招,而是实效。一线工人从粉尘弥漫的现场走向明亮的中控室,从重复体力劳动转向智能监控与决策。这里用实践证明了,数字化转型是脚踏实地、嵌入细节的系统工程。它让高风险作业场景变得可管可控,让高负荷生产环节变得举重若轻。在这里,人和机器一起走向更高效、更安全、更清洁的未来。
本报通讯员 肖红琴
作为一家专门处理高炉转炉渣的企业,攀枝花钢城集团废旧物资分公司近年来加快了“智改数转”步伐,逐步实现数字技术与生产经营深度结合。
“过去,我们需要在现场操作,随着智能技术的应用,替代了大量人工操作;如今,我们坐在有空调的中控室里,只需要做好监控,就能完成生产。这一改变,降低我们的劳动强度超60%,还有效提高了生产线的选铁、产渣效率。”近日,笔者走进该分公司中控室,看到操作职工坐着看监控、点鼠标、按按钮,足不出户就能完成生产,彻底从“操作手”变为了“键盘手”。
职工汤思浩介绍,该分公司对生产线实现自动化、无人化改造升级,依靠在生产线各环节上分布的数据采集系统,让中控室实现了对皮带运转、磁选、分选、成品等一系列工序、流程统一控制,轻松实现对生产流程进行干预、预警揭示等智能控制。设备的电流、压力、温度等出现异常,系统也会自动报警,设备维护人员将根据警报来源查找设备故障、对症处理,予以修复。自磨机、振动筛等设备的运行情况,也清晰地反映在中控室的操作大屏上,当班作业人员通过趋势图分析设备的负载变化,便可轻松掌握设备的运行情况。
在二车间,每天发货的车辆少则10余辆、多则上百辆,为该分公司过磅系统带来考验。当笔者亲临现场时,整个生产现场井然有序,看不到拥堵。原来,智能自动计量系统的成功建成和运行,帮助该分公司实现车辆智能无人值守自动计量过磅,不仅进一步降低了人力资源成本,而且显著增加了业务吞吐量。据该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系统是其在销售信息管理系统(SMIS)基础上新增扫码确认系统、AI(人工智能)机器深度学习系统、集中监控系统,并对原客户端软件进行升级而成,能实现磅房的无人化操作。司机在不下车的模式下,过磅计量从上磅开始到计量数据保存可在15秒内完成,平均过磅时间在30秒左右,较传统人工计量效率提升3倍~6倍。该系统还通过AI技术,对计量环节进行高效监管和超载智能判断,避免车辆超载出厂,满足路政部门源头治理超载问题的监管要求,出现作弊情况会及时阻止并提醒,出现异常情况会实时报警。
在与一线职工的交谈中,笔者了解到,针对轮胎清洗池控制的设计缺陷,该公司职工自主研发了一套淤泥自动冲洗控制系统,通过在蓄水池安装自动注水系统,实施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在每个污水导流槽中安装1个喷头,定时轮流自动冲洗。这不仅提高设备的自动化水平,避免轮胎清洗设备因堵塞而造成污水四溢的现象,还将传感器更换为红外线传感器,优化后实现了全天候自助无人式冲洗。
笔者跟随这里的职工走进烈日当空的生产现场,只见300余个喷淋头全自动喷淋降尘,阵阵雨雾使整个现场空气湿润而清新,不见一丝粉尘。“这套喷淋系统是在原有传统需要人工操作的基础上自行设计改进的,只要一到8时、10时、12时、14时、16时这5个时间段,喷淋系统就会自动开启喷淋降尘模式,每次2分钟,每个喷淋头都可以进行180度旋转,精准治尘。”该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其喷出的水雾持续而均匀,速度高、密度大,能够快速吸收周围的热量,在气化状态下使粉尘吸收增湿、凝聚,达到降温降尘的目的。这套喷淋系统还会根据天气和现场粉尘的实际情况,适时延长喷淋时间,确保粉尘无处遁形。在此基础上,该车间还自行设计雨水传感器,用来感应外界,当遇到下雨情况时,雨水传感器会感受到雨水,自动关闭喷淋系统。这不仅能有效改善现场作业环境的空气质量,而且可以有效降低现场温度,提高职工工作的舒适度。这套喷淋系统与该车间的洗车台、雾炮机等,从点线面到上下空间,全方位喷淋降尘,构筑了一道密集的防尘网络。
“过去二车间渗滤水池效率低下,抽水压力不足,有时触摸屏远程启动不了。为了解决这一痛点,我们的一线职工增加了4G远程模块控制系统。有了这个神奇的系统,职工们就像拥有了超能力,只需轻轻按下按钮和触摸屏,就能远程控制电机的启停。”该分公司一线职工向笔者介绍,相较于之前的渗滤水池,新渗滤水池的抽水量由原来的50立方米/小时提升到现在的57立方米/小时,还能实时监控水泵电机的运行状态、电流大小以及水位自动调节系统、水池液位器监测等各项指标。这些指标就像一个个小信使,及时反馈到4G远程模块控制系统,随时确保电机运行稳定。远程操控精准高效,让这里实现了无人值守的智能化管理,让其整体运行效率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中国冶金报》(2025年09月17日 08版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