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独家报道

【祖国颂 | 中华好儿女】致敬钢铁英雄模范人物(一)

2021-10-05 09:52:00

  独步圣明世,四海称英雄。为庆祝祖国72年华诞,感受英雄模范精神,《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小编收录了各位钢铁企业模范人物的事迹,特以此文向各位钢铁英模们致敬!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自1948年起,孟泰以高度的主人翁精神,为恢复生产和建设社会主义新鞍钢,作出了突出贡献。在1号、3号高炉点火的前前后后,他住进了工厂。1950年6月份,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飞机多次窜到鞍山领空,为守护高炉,孟泰把行李扛到了工厂。当年9月25日,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孟泰作为劳模大会主席团的成员,坐到了毛泽东主席的身边。1953年5月份,孟泰出席了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他先后当选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49年3月份,王崇伦进入鞍钢机修厂工具车间当刨床工。1952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他在机修总厂工作期间,改进了机加工车床8种工、卡具,提高工效5~10倍,其中新型工具胎即“万能工具胎”,提高工效6~7倍,1年完成3年生产任务,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他历任北部机修厂副厂长、鞍钢“双革办”副主任、鞍钢工会主席、鞍钢革委会副主任。1979年,他调离鞍钢,历任哈尔滨市委副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等职。他被评为全国著名劳动模范。

  1958年8月份,雷锋报名到鞍钢参加工业建设。同年11月份,他被分配到鞍钢化工总厂洗煤车间担任推土机手。他在技术上刻苦钻研,在生产劳动中埋头苦干,在鞍钢化工总厂的1年零40余天时间里,先后3次被评为厂先进工作者,5次被评为红旗手,18次被评为标兵,3次被评为节约能手,并出席了鞍山市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1960年1月8日,他在弓长岭铁矿参加焦化厂建设期间,应征入伍。1962年8月16日,他在执行公务中不幸殉职。1963年3月5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亲自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1950年初,鞍钢开展生产劳动竞赛,张明山积极投入到改变小型轧机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和操作安全没有保障等落后状况的革新活动中。他经过安装和调试小型轧钢机精轧系统的“反围盘”装置,于1952年9月14日试轧出了直径19毫米和25毫米的圆钢,从而结束了小型轧钢厂27年手工喂钢的历史,初步实现了自动化喂钢。这一新技术不仅使小型轧钢机提高了40%的生产效率,节省了70%的劳动力,每年为国家创造价值527亿元(东北币),而且改善了劳动条件,提高了产品质量,并消除了人身事故的发生。

  1948年7月份,为将鞍钢的重要物资疏散到后方,孙照森冒着枪林弹雨,修复了一台废弃的40吨蓄电机车,为抢运贵重器材和设备作出了重要贡献。1949年,他带领制作了300多台15马力的笼形电机,在修复生产中发挥了重大作用。1950年8月份,他担任初轧厂主电设备大修总指挥,提前3天完成了任务。他后任冶金工业部建筑研究院装备所所长,1964年作为技术总指导,研制出我国第一台提炼晶体硅的自动设备——晶体还原炉。

  1952年,宋学文被晋升为电机技师。在此期间,他以惊人的毅力刻苦学习制图学和电气学等技术理论,与其他技术人员一起,试制了冶金用起重电机、高速电机以及其他多种电机,并研制成功了当时国内尚不能生产的密封水冷式600马力高速电机。1959年,他应邀到湖北大冶钢厂,为其排除了外国专家长期解决不了的电机故障,因而被誉为“电机华佗”。20世纪60年代初,他对鞍钢成千上万台电机进行了全面调查,进一步熟悉和掌握了鞍钢各主体生产厂矿的电机容量、型号、性能、安装地点、运转情况以及故障点等。

  1951年初,王进忠任鞍钢基建处抗美援朝工程队第二中队队长,曾赴丹东修建飞机场;同年4月份,参加了著名的鞍钢“三大工程”建设,在无缝钢管厂进行“托梁换柱”施工过程中,由于13号柱脚枕木下的泥土被雨水浸泡而下沉,导致整座房梁下沉。在危险关头,他不顾个人安危,积极指挥抢险,并跳入泥水中用身体顶住柱脚,避免了厂房的倒塌,使整个工程得以按期投产。此外,他带领的工程队还创造了混凝土浇灌流水作业法,为无缝钢管厂以及大型轧钢厂等工程的顺利完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945年,雷天壮赴美国进修,1946年8月份回国后,到鞍山钢铁有限公司耐火材料厂任厂长。他带领全厂职工在废墟上恢复了耐火材料的生产,研制出一批当时必须从国外进口的耐火材料,保证了鞍钢生产的顺利恢复,并成为新中国第一批总工程师。1954年,他担任鞍钢技术处副处长,主持了用高纯度脉石英制作平炉炉顶硅砖的研制工作并取得成功,还主持了鞍钢的高炉砖和铬镁砖的研制工作,解决了鞍钢建设中面临的困难,受到中央重工业部的奖励。

  郭明义,1958年12月份出生,1977年参军入伍,1980年入党。1981年,他被所在师党委授予“全师学雷锋标兵”称号。1982年,他复员到鞍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工作至今。他先后被评为鞍钢劳动模范、鞍山市特等劳动模范,获得辽宁省希望工程突出贡献奖、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他当选为党的十八届、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当选全国总工会兼职副主席。

  范传昌,1953年3月份出生,全国劳动模范。他曾担任过高炉配管工、高炉工长、高炉炉长、工区副指挥长职务。由于文化底子薄,他勤学好问,刻苦钻研,并在生产过程中反复实践,使他很快掌握了一整套高炉冶炼技术。范传昌先后创造了“高炉攻守退操作法”“高炉四勤四稳定操作法”“高炉快速恢复炉况操作法”等多项操作法。鞍钢采用以他名字命名的“高炉快速恢复炉况操作法”,大大缩短了高炉休风后恢复时间,实现了增产。

  胡康振,1950年8月份出生,全国劳动模范。他以老英雄孟泰为榜样,敬业爱岗,无私奉献,不分昼夜地守护在高炉旁边。1989年,他主动报名参加了“十一高炉炉皮特护队”,成为“敢死队”13名勇士之一,在145个日日夜夜里守炉餐,伴炉眠,冒着煤气中毒、烧伤等直接危及生命的各种危险,在高炉全风压的情况下,用水打住炉皮大小裂口40多处,减少计划休风3次,硬是在虎口险境下为鞍钢夺回45万吨生铁,被同志们誉为“拼命三郎”。

  邢贵彬,1960年4月份出生,全国劳动模范,总结出“邢贵彬五字炼炉操作法”,并在全国冶金系统推广。他通过多项技术改进,使钢水自流率从原来的90%左右提高到99.8%以上,居世界同行业先进水平。2000年,他走上基层管理岗位,摸索出了“讲创新、讲制度、讲和谐”的精细化管理工作法,在鞍钢大力推广,被誉为“管理行家”。2008年10月份,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十余家主流媒体在《时代先锋》栏目集中报道了他的事迹。

  曲晓东,1976年出生,全国劳动模范,现任鞍钢股份热轧带钢厂二分厂1780线甲班倒班作业长,拥有高级工程师和高级技师职称。从业以来,他先后荣获2020年度钢铁行业最高奖冶金科技奖一等奖(工人组唯一一项)、2018年度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工人组唯一一项)、全国钢铁行业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1项、辽宁省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辽宁省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获得国家专利8项、专有技术3项、国际发明展世界发明者协会国际联合会(IFIA)颁发的“最佳卓越创新奖”1项、全国发明展金奖2项、银奖1项。

  吴振国,1961年出生,鞍钢炼钢工艺技术专家和全国冶金建设高级技术专家,全国劳动模范, 2005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鞍钢工程发展技术公司技术总负责人。他先后获得多项辽宁省、鞍山市、鞍钢科技进步奖和多项全国、冶金行业、省优秀工程设计奖,还获得多项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他先后组织鲅鱼圈炼钢、西区炼钢,济钢1700连铸、一炼钢全连铸等多项大型技术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和施工图阶段的设计工作。

  杨金山,1967年10月份出生,全国劳动模范。他在担任10号高炉炉长期间,大力开展劳动竞赛活动,促进生产经营指标持续稳定发展,实现了3年迈了三大步。在2000年和2001年实现生产经营高水平的基础上,2002年再创历史新高,全年生产生铁211.3万吨,高炉利用系数达到2.290吨/立方米·天,跻身全国大型高炉第3位。2002年10月份,他被调到正在施工的新1号高炉任炉长兼党支部书记。在工程收尾和开炉准备阶段,他提出40余项合理化建议,节约工程费用近50万元。

  林学斌,1964年3月份出生,高级技师,全国劳动模范,现任鞍钢股份有限公司炼钢总厂三分厂连铸点检三作业区电气点检员。他是中央企业百名杰出工匠之一、东北大学首批聘任的12位“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聘教授”中仅有的一位产业工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所参与的项目中获得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1项,国际、全国发明展卓越创新奖1项、金奖4项、银奖3项、铜奖3项。

  李超,1970年出生,全总十七届执委会委员,现为鞍山钢铁首席技师。参加工作以来,他先后解决生产难题260多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国际、国家发明展览会金奖3项,辽宁省及鞍山市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各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9项、专有技术6项,创造经济效益1.5亿元。他主导完成的冷轧机乳液分区自动吹扫装置的研发和应用项目,在2014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他还先后荣获第八届“发明创业奖·人物奖”、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时代楷模等荣誉称号。

  李晏家,1954年11月出生,高级工人技师,现任鞍钢集团新钢铁公司化工总厂二炼焦车间点检班班长,他先后取得技术革新成果300余项,国家技术专利27项,为企业多创效1.6亿元。2012年,以他名字命名的“李晏家创新工作室”成立。他带领创新工作室成员累计完成创新成果1万多项,每年为企业多创效益1000多万元。2014年,李晏家创新工作室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劳模创新工作室”称号。他先后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新时代的好工人”“工人革新家”等荣誉称号。

  刘仁东,1964年出生,全国劳动模范,现任鞍钢集团钢铁研究院汽车与家电用钢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鞍山钢铁首席技术专家。他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三届中国金属学会冶金青年科技奖、魏寿昆青年冶金奖,还先后获得辽宁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冶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他带领团队先后开发出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汽车用钢,其中第二代汽车用钢TWIP1180及第三代汽车用钢QP1400实现了全球首发,使鞍钢成为少数全程开发第三代汽车用钢的钢铁企业。

  严玲,1971年出生,现任鞍钢集团钢铁研究院船板用钢研究室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先后荣获冶金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世界发明展览会金奖等20多项奖项,荣获全国五一巾帼奖章等荣誉称号。她主持研发的九大系列200多个船舶海工品种通过国际船级社认证,全球首发产品4项,53个关键品种填补国内空白,国内率先开发出多个严重制约我国海工装备技术进步的高端产品,引领行业技术进步,推进高端船舶用钢国产化,为我国钢铁和船舶工业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做出积极贡献。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