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独家报道

【走进智慧钢城】陕钢龙钢的智慧制造之路

2022-04-06 09:56:00

走进智慧钢城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加快“智慧钢厂”建设,已成为推动钢铁企业转型升级、有效破解安全生产难题的必然选择。近年来,陕钢集团龙钢公司紧紧围绕“国内一流 行业领先”总目标,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数字化、智能化和技术创新为抓手,大力推进智能制造项目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钢铁制造技术深度融合,通过统筹规划、技术攻关、储备人才、智能制造,在打造智慧龙钢的蓝图中,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统筹规划,找准智慧钢厂方向
  陕钢龙钢公司借助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本着“安全可靠、创新性强、增效性高”的方针,因时而为,对标先进钢厂、学习成功案例,因地制宜进行规划设计,不断提高认识,找准方向实现由龙钢制造到龙钢智造的巨变,明确了智慧钢厂的方向。坚持自主创新,通过工匠引领,共同协作,结合区域特点,进行基础设备改造升级,区域信息集中整合,奠定智慧钢城的建设基础。与此同时,通过校企合作、企业间共同研发等方式,不断推进智能化应用,将信息技术、大数据应用技术等有效融入企业生产工艺流程中,拓宽渠道,智能创新,实现了生产过程智能化、精细化管理。在智慧钢城的建设中,龙钢公司拥有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做到了从项目立项到工程实施再到运行跟踪,全方位严格把控,客观进行效果评价,确保项目施之有效。
技术攻关,创建特色智慧钢厂
  在近两年的发展中,陕钢龙钢公司在自动化基础建设方面狠下功夫,通过自主创新,合作开发,统筹设计,已初步完成了区域工序的信息整合以及基础设备的改造升级。通过基础自动化升级改造,实现轧钢水系统、炼钢水系统、水源井、煤气系统、连铸推钢系统、堆取料机的无人值守和远程监控。通过对行车进行基础自动化改造和技术引进,实现喷煤行车、炼钢新区2台出坯跨行车的无人作业,在钢坯调运、原煤运输等环节可减少人工操作,全方位实现全过程集成化、智能化和自动化控制,实现天车防摇、防撞、准确定位、智能夹钳、对于减少行车冲击、行车维护,提高自动化及管理水平,降低输送成本,提高输送效率有着重要意义。利用格雷母线定位技术,实现对布料小车的精准定位和自动化控制,摆脱传统人工控制,达到智能运行生产的目的,目前此技术已经在450㎡烧结和3号、4号高炉应用,效果良好。
储备人才,匹配智慧钢厂发展
  陕钢龙钢公司坚持五支人才队伍建设思路,以培养为主、引进为辅,坚持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方针,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以各工作室为平台,充分发挥劳模工匠引领作用,定期对专业技术人才进行知识培训,业务指导,鼓励其积极参与智能化创新项目,不断提高人员知识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以师带徒、互帮扶为抓手,对年轻人才进行培养提高,按照高标准、严要求,不断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加快推进人才数量和质量的双提升,为实现企业愿景目标提供强有力人才保证。截至目前,龙钢公司在日常电气自动化运维队伍中有高级工程师8人、工程师28人、高级技师45人、技师79人,大量的学习实践型人才以及丰富的人员组成,使得龙钢公司在智能化进程中拥有独特的优势。
智能制造,打造国内一流钢厂
  智能制造是为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和瓶颈问题的,是为企业创造效益的,陕钢龙钢公司将智能制造融入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以问题为导向,最大化提高效益,打造国内一流钢厂。近年来,龙钢公司引进工业机器人,代替人工完成3D(脏Dirty、累Difficult、险Dangerous)作业,利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450㎡烧结的机器人台车自动加油、炼钢大包机器人拆卸油缸、混铁炉机器人测温取样、棒材机器人取样等,以机器代替人工,解放劳动力、提高职工作业环境、减少安全事故发生、提高效益。其中台车自动加油、棒材自动取样、标识解析智能打码赋码等项目的实现均为国内首创。
  另外,以集中化控制为途径,打破各工序间管理、信息、数据分析等共享方面的壁垒,促进岗位横向、纵向融合,为扁平化管理、高效化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利用智能燃烧控制技术对轧钢加热炉、热风炉、点火炉、钢包烘烤进行优化控制改造,在提高燃烧质量的同时,降低煤气3%~20%,而且降低了颗粒物排放,满足环保要求。
  继往开来,风帆正扬,科技龙钢征程再启。下一步,陕钢集团龙钢公司将继续锁定“国内一流 行业领先”总目标不动摇,紧扣“提质增效、升级转型、绿色智能”主题,以“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为抓手,大力推进智能制造项目建设,推动公司数字化转型,打造更有影响力、更具竞争力、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绿色智慧钢城。(许卫萍 佘小龙)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