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独家报道

钱刚:凝心聚力 踔厉奋发 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2023-02-26 18:07:00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徐可可 报道
记者 顾学超 摄影
 
  2023年2月24日,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人力资源与劳动保障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年会上,中信泰富特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委员会主任钱刚做了题为《凝心聚力 踔厉奋发 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人才和智力支撑》的工作报告,总结了过去一年多来钢铁行业人力资源工作取得的成果,并为下一步做好人力资源工作、打造一支能够支撑中国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队伍指明了方向。
图为钱刚
  钢铁行业人力资源工作成效显著
  钱刚指出,2022年,我国钢铁行业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冲击,积极应对市场变化,狠抓行业平稳运行、疫情防控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特别是在人力资源工作上大胆创新,踔厉奋发,有力支撑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委员会在钢协党委正确领导下,在广大会员企业和各位委员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坚持以服务会员为宗旨,本着搭建平台、交流经验、创新服务的工作原则,在加强行业人力结构优化、开展人力数据对标挖潜、夯实人才培养基础、深化人才服务、选树行业先进典型、引领人力资源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在行业人才队伍建设、构筑科学人才体系、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
  钱刚从7个方面总结了过去一年钢铁行业在人力资源领域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主要成绩。
  第一,行业人力资源建设与发展持续进步。
  过去的一年,对钢铁行业是极具挑战的一年。面对下游需求减弱、钢材价格下降、原燃料成本上升等困难,钢铁行业狠抓降本增效,严控经营风险,努力保持市场供需动态平衡。总体来看:一是钢铁产量同比下降,消费强度有所减弱;二是全球钢铁市场低迷,中国之外粗钢产量降幅大于中国;三是钢材出口同比基本持平,进口出现明显下降;四是钢材价格由升转降,燃料成本明显上升;五是企业效益同比下降,资产负债率略有提高;六是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继续优化,研发费用支出继续增加;七是各项环保指标继续改善。
  “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克服疫情,保障供给,取得这样的经营业绩实属不易,这份成绩里也有我们全行业人力资源工作者的重要贡献。”钱刚表示。
  从汇总数据看,2021年钢铁行业统计范围内的企业集团口径职工总数为132.84万人,其中在岗职工平均为121.12万人,主业在岗职工平均为82.16万人,不在岗职工平均为11.72万人。职工总数、在岗职工数比2020年有所增加,不在岗职工数、离退休职工数比2020年有所减少,主业在岗职工比例趋于稳定。2019年、2020年、2021年连续三年职工总数增加,从岗位结构看,主要是技术人员、研发人员总数增加,这与企业提高产品档次,实现产品升级相关。回顾过去的“十三五”期间,主业在岗实物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达12%,是“十二五”年均增速的3倍;职工人均工资每年平均增长18%,是“十二五”人均年工资增速的3.6倍,扭转了钢铁行业工资增幅多年低于社会平均工资增幅的趋势;同时,职工年龄结构、岗位结构、学历结构均稳步改善。
  “从这些数字里,可以看到钢铁行业人力资源工作的稳步前行,付出终有回报,这也更加坚定了全行业人力资源工作者奋发有为的信心和决心。”钱刚说。
  第二,响应企业需求,深入开展人力资源数据对标挖潜。
  自2008年开展钢铁行业人力资源数据统计分析工作以来,委员会坚持每年发布《钢铁行业人力资源数据分析报告》,不断提高钢铁行业年度人力资源数据分析报告的质量和水平,通过对企业关心的关键指标和内容进行专项研究和分析,为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人力资本竞争力对标提供数据支撑。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为贯彻落实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策部署,委员会通过向政府和科研机构提供行业量化数据和调研报告,向会员企业提供人力资源个性化报告等方式,为企业改革和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政府帮助钢铁企业在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做好职工安置分流、就业创业扶持、人员结构优化等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人力资源年报也受到越来越多企业领导和人力资源管理者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不断有新企业参与统计。根据企业的需求,2022年人力资源数据分析报告在人员流动分析部分增加了细化指标,进一步挖掘数据背后有价值的信息。
  第三,深化人才服务,认真编制并推动落实年度培训计划。
  本着为会员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宗旨,根据企业需求,委员会克服疫情影响,创新形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为会员企业提供优质的培训服务,共举办行业各类公开课10余期,覆盖近7000人,满足多家会员企业的人力咨询服务需求,为7家会员企业定制内训课程。在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策划专业技术和生产管理领域培训课程体系,列入行业2023年度培训计划。
  一是积极争取国家资源,2022年初“钢铁行业碳达峰与碳中和高级研修班”再次获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立项,由国家财政资金支持举办,来自48家企业的500余名低碳领域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参训,加快创新型科技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的培养;联合上期所、北科大共同设立“期货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高管培训班”项目,完成学员组织遴选,预计为行业培养产融复合型人才100人。
  二是充分发挥协会统筹产业链优势,不断丰富培训形式、拓展培训深度。针对企业关心的热点和行业发展的动态,积极发掘行业内外优秀的教育培训资源,先后举办“行业大气污染治理与超低排放技术”“行业节水减排及废水处理与零排放技术”“人力资源模式创新与绩效管理实务”“钢铁企业智能设备管理实践”“新时代钢企供应链战略管理及采购成本控制”等多期线上线下讲座。重视培训成果的转化和后续追踪,推动参训学员以点带面的培训成果共享,获得企业高度认可。
  三是积极开展行业远程网络教育。充分发挥中国钢铁培训网作用,开发了丰富的网络课程资源2.7万个,涵盖冶金类职业工种140个,钢铁产业上下游及新职业工种课程220个。疫情期间免费提供线上培训和服务,近三年来注册学习人数不断增加,广泛覆盖29个省市,并将部分优秀课件推荐到“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四是积极编制2023年度培训计划。每年培训计划的编制是委员会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汇集行业优秀师资进行策划、研讨,组织协会专家进行审核、讨论、修改、审定,注重方案设计的预见性和引领性,关注新政策、新动态、新趋势,贴合行业企业需求,抓住共性热点难点问题,形成了涵盖147项课程的年度培训计划。
  第四,聚焦共性问题,组织人力资源热点难点专项交流。
  广泛收集行业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于2022年8月在北京召开委员会主任委员、执行委员会议,研讨新时代钢铁工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工作任务,听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第十六届高技能人才钢铁行业候选单位和个人答辩并进行评选,落实钢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暨 2022年度工作会议精神,研讨行业职业教育下一步工作计划和推进措施。
  第五,夯实人才基础,开展专业教材和工具书经典传承国际传播工程。
  为推动新时代钢铁行业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总结、提炼、传播最新冶金科技成果,完成行业知识传承传播的历史任务,发起“冶金专业教材和工具书经典传承国际传播工程”,组织高校、钢铁企业、科研单位参加,用5年左右时间出版一批与当今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相匹配的高水平、新形态冶金专业教材和部分教材、工具书的对外翻译出版,同步开展资源数字化建设,打造冶金及金属材料专业数据库和知识库。先后召开“经典工程”筹备会,提交钢协理事会通过工程议案,成功举办启动大会,近期完成了冶金高等和职业教育教材目录的评审。
  钱刚指出,经典工程的启动和实施,对冶金学科发展、行业人才培养、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讲好钢铁故事、坚定文化自信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六,表彰先进、振奋精神,做好行业优秀人才评选推优工作。
  钱刚介绍,2022年委员会继续积极做好钢铁行业优秀人才推荐评选表彰工作。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第十六届高技能人才选拔和推荐工作中,委员会推荐的酒钢集团宏兴钢铁获“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荣誉称号,河钢邯钢何顺生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沙钢集团周恩会获“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个人”称号。委员会还积极通过推荐国家万人计划、千人计划、五四青年奖章、全国两红两优、安全生产示范岗等国家人才项目,激励行业顶尖人才成长。推荐首钢朱国森、攀钢吴国荣等荣获杰出工程师青年奖。为鼓励更多一线工人进行岗位科技创新,冶金科学技术奖专门设立一线工人科技成果专业,2022年度表彰5名一线技术工人,其中宝钢股份一线工人卫福全《炼焦生产过程中污染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冶金科技进步一等奖,为激励一线工人发明创造搭建了平台,为工人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增添了动力。
  第七,打造科学体系,多渠道促进企业人才队伍素质提升。
  一是完成职业分类大典冶金部分修订工作。近年来,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期,推动了职业变迁的加速,为此,委员会启动修订2015年版大典冶金部分修订。紧紧依靠企业专家力量,结合钢铁业中长期发展需要,重点对炼铁、炼钢、轧钢、冶金矿山、钛冶炼、设备点检员、稀土和气体生产等相关职业(工种)设置分类现状进行梳理,结合行业绿色发展、智能制造和企业生产实际归纳出23条建议。经专家论证,通过人社部审定,钢铁行业新增职业1个,新增工种2个,修订职业定义内容1个,现已由国家正式发布。
  二是推动全国钢铁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钢铁行指委由教育部、钢铁协会牵头建立,以推动校企合作、实现技能人才培养的校企对接为目标。召开了行指委年度工作计划和五年发展规划研讨会;组织了钢铁行业职业教育专业简介意见征集、反馈和评审;举办了年度职业院校能源动力与材料专业大类课程集体备课会;向行业征求了职教本科专业授予学位建议并形成行业意见;完成了年度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和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遴选等工作。
  三是加强委员会冶金铁路运输专家平台的深入交流。钱刚介绍,冶金铁路运输专家相关工作一直保持高频度、高热度,2022年不仅发布了运输年报,发布了科技成果,还征集遴选出优秀论文77篇,举办了两期“安全管理经验分享活动”,首钢矿业运输部等近十家单位介绍了在管理模式、制度建设、风险管控、员工培训、长效激励等方面的经验做法,较好地促进了冶金铁路企业对标提升协同发展。
  未来人力资源工作必须面向高质量发展主战场 为行业进步助力护航
  成绩已成过去,未来任重道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把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三大战略放在一起集中论述,系统部署,为钢铁行业新时期人才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钢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行业人力资源工作必须面向高质量发展主战场,为行业进步助力护航,特别是要结合行业发展态势和人才需求,为重点领域提供人才保障。
  钱刚强调,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是钢铁行业的重要任务。实现钢铁工业向大向强的根本转变,关键靠科技创新的力量,核心是高素质、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做大做强,人才先行”,这是世界一流钢铁企业,包括国内一流钢铁企业的发展经验和规律,也是钢铁行业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钢铁行业必须加强对科技进步、教育发展及人才成长的趋势研判、规律认识和需求把握,在此基础上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补充完善相应的条件支撑,持续增强“第一资源”的保障能力。
  “未来要进一步加大钢铁行业人才培育力度,重视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设计,重视企业家后备梯队的建设,优化人才成长环境,造就一支能够支撑中国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队伍。”对钢铁行业下一步如何做好人力资源工作,钱刚指出了明确方向,“当前,行业正处在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攻坚阶段。面对新形势、新阶段、新任务,行业要进一步凝聚共识、发挥合力、付诸行动。钢协人力资源工作委员会责有攸归,要精益求精,深耕细作,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工作方法,提升服务能力,满足行业企业需求,为实现中国钢铁工业的健康发展和持续繁荣不懈奋斗。”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