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智能制造

“精益+智能”—企业竞争力的再造之道

2019-11-26 09:52:00

  本报记者 张垚
  中国钢铁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方向和路径在哪里?“首先就是要从传统型企业成长为精益型企业,即构建以低资源消耗、低资金占用、低人力投入、高质量、低成本、高效率、快速交货为特征的系统能力,解决盈利能力的问题,然后才有可能成长为创新型企业和卓越型企业。”11月15日,北京知为先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知为先咨询)董事长郑克杰在第三届知为管理高峰论坛上谈了他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郑克杰表示,过去的15年,知为先咨询为各类企业提供服务的过程当中,得到了这样的结论。现在和未来,“精益+智能”将是企业竞争力的再造之道。无论企业是行业的佼佼者和领军者,还是新进入者或普通企业,都需要通过“精益+智能”实现竞争力的再造。
  跨越精益管理的坎
  精益管理对中国企业而言,从知道到学习借鉴,再到实践应用,已经有了20~30年的历程。现今,越来越多的企业自主地或者借助外界咨询机构推行精益管理。对这些企业来讲,深化精益管理就是他们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钥匙。“然而,精益管理对中国企业来讲,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转型升级不可逾越的一道坎。”郑克杰表示,当下,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对精益和智能制造做出巧妙的结合,快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当下,钢铁行业等中国传统行业面临四大压力——减量发展、转型升级、客户需求变化、兼并重组,这对钢铁企业在去产能、绿色生产、适应市场等方面的工作要求越来越高。以减量发展为例,回顾世界钢铁行业的产业演变过程,都如当前中国钢铁产业一样,从蓬勃发展到产能过剩,走向持续的去产能进程。
  2014年,钢协就指出我国已经达到钢铁消费峰值,从2015年起,就开始进入减量发展时期。这是不可抗拒的经济规律。在这种形势下企业必须研究自身如何生存下来,如何走得更远。
  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提高竞争力的问题。“有很多事实与我们的印象有较大的出入。例如,2019年全球前十的钢铁企业竞争力排名中,并没有出现中国企业,表明了中国钢铁企业的大而不强;再如,2018年我国民营钢铁企业盈利能力排名前10中,规模很大、声望很好的企业并没有排在靠前的位置,而排在第一名的是山东石横特钢。”郑克杰指出,“自2000年至今,石横特钢一直把在全面质量管理作为核心方法,20年如一日狠抓以质量管理为基础的精益管理就是这家企业的成功之道。”
  竞争力来自于企业创新,企业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两方面。“我们的企业家一提到买设备买技术建工厂,就觉得钱花出去能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物件。但对管理软实力的投入认识不足。”郑克杰表示,企业负责人大多知道管理的重要性,但对管理的科学性的认识不足,对外来专业咨询机构和管理人士的鉴别能力不足等因素,阻碍了大多数企业的管理创新进程。相对于技术创新,企业家对管理创新方面投入的精力、财力远远不够。事实上,大多数管理创新项目都属于投资小、见效快的项目:对组织结构、管理流程进行优化,对人的技能进行提升,导入成熟先进的管理方法等活动,需要的花费很少却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
  常怀持续改进之心
  “15年来,知为先咨询就做了一件事,就是把精益管理,从国外企业和离散型行业导入到钢铁行业。”郑克杰表示,15年中,精益管理在中国钢铁企业中,经历了从关注到了解、从学习到应用、从模仿到本土化、从跟随到创新的过程。但我们整体上处于初级阶段,总结起来有四大特征:一是缺乏管理内涵;二是发展不平衡;三是缺乏系统性;四是潜力巨大。
  知为先咨询在为我国180多家钢铁企业服务的过程中,形成了真诚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服务理念、企业文化和咨询模式。无论是在商务洽谈、方案设计、项目实践、项目收尾等各个阶段,知为先咨询都围绕企业的效益提升、能力提升、系统建立、文化创建等方面的价值创造进行。据了解,知为先咨询与包钢的合作时间超过6年,与唐山九江线材合作6年,与陕钢龙钢的合作也进入第4个年头。“这些企业对知为先咨询的信任,就是基于知为先咨询实实在在地为他们创造的价值。”郑克杰表示。
  “精益管理是持续改进的过程。无论企业今天做得多好,在精益管理上也存在提升空间。”郑克杰指出,深化精益管理是永无止境的企业变革之旅。具体有4条路径:
  一是从形式到内涵的转变。“员工抵触、管理效果保持不住、安全事故屡屡发生、标准规定口号化等问题之所以解决不了,是因为企业推行精益管理浮于形式。”郑克杰介绍,在与山西高义钢铁接触的过程中,企业的各个环节根据不同功能被划分为若干的空间,通过分析特定空间并研究该空间的功能,做好整理工作,保证现场不仅要留下“必要物”,还要补上“缺失物”,形成详细的线上必要物清单。例如,知为先咨询对高义钢铁成百上千个区域都绘制“一表一图”——现场必要物登记表和现场定置平面图。“让标准真正在现场,让现场员工随时随地区分‘必要物’和‘缺失物’,才能保证现场定置化,也就提出了真正的管理标准。”郑克杰表示。
  二是从现场到文化。推行精益管理要从顶层设计开始,从现场能力改变入手,围绕生产、设备、质量、安全、物流、组织优化、流程再造、人才育成深入展开,最后要内化为企业精益文化。顶层设计及推进方案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特点进行量身定制。例如,知为先咨询与包钢的合作中,包钢花费6年时间,从5S管理入手,在全流程全局化精益生产,最终形成了具有包钢特色的精益管理模式。6年的精益管理也为包钢带来了效率上的巨大提升。郑克杰表示:“在去年的一次关于汽车板合同交货期的调研中,除了中国宝武和浦项的合同交货期可以在7天之内,国内大多钢厂的交货期普遍为冷轧45天、热轧30天,而包钢实现了冷轧20天、热轧15天。包钢对2013年~2016年因精益管理产生的直接效益进行了全面评价,最终评估和核算结果是:3年间,因精益管理项目为包钢带来的降本增效额为16.8亿元。这就是竞争力。”目前,双方正在积极接洽,包钢方面也邀请知为先咨询再赴包钢,对其精益管理的现状进行调研和诊断,为下一步包钢的战略提升提出建议。
  三是从运作到项目。精益管理从离散型行业诞生,并被逐渐推向流程性企业。钢铁企业是流程和离散混合型企业,正在逐步接纳精益管理理念并融入其中。而精益管理还未踏足诸如工程建设、造船、大型装备制造等项目型企业,在这方面大有可为。“企业竞争力的80%来源于建设时项目设计和投产时的管理设计。”郑克杰表示,“精益管理如果在企业的工程建设阶段就进行渗透,就能实现对该企业的全生命周期的精益化,这对该企业是大有裨益的。”
  四是从本体到供应链。精益管理还应该逐步向供应商和客户渗透,在整体供应链层面实现精益协同,打造精益供应链,这会大力促进企业的的效益提升和竞争力提升。
  走“精益+智能”之路
  “精益化是智能化的前提和基础,智能化离不开精益化,也离不开信息化和自动化。”郑克杰表示,“离开精益化,智能化将失去思想和灵魂。”
  据介绍,2015年起,知为先咨询就提出并布局、实施咨询+战略,开始关注钢铁产业的智能化进程。为实现这一愿景,知为先咨询做了3个层面的战略布局。一是深化“算账式咨询”模式,给客户带来真金白银的项目效益,把精益管理做到实处;二是通过“管理+技术”双轮驱动,做到深入企业一线,实实在在地为客户解决问题;三是通过“咨询+信息化+智能化”,让精益管理模式和企业信息化、智能化进行高度融合。
  目前,知为先咨询正在整合全球优势资源,构建“一站式”钢铁企业智能工厂建设服务生态联盟,旨在以精益思想和精益管理理念做引领,以知为先咨询多年为钢铁行业服务的经验为基础,以具备一定精益水平的企业为对象,联合国内外信息化智能化的领军企业,服务好钢铁行业。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