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智能制造

机器人与半导体共进国产替代深水区,研发刻不容缓

2021-06-21 17:48:00

  智能制造行业中设备领域大致可分为通用设备与专用设备。通用设备领域,在受益于智能制造的需求带动,近几年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工业机器人的第一大市场,贡献了超过30%的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自2013年开始,连续7年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需求市场。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突破20万台大关,行业长期趋势确定,短期复苏显著。国产替代已进入深水区,有望在汽车整车、工程机械等行业实现突破。
  在专用设备领域,技术迭代和国产替代也正在同步进行。尤其在半导体设备领域,受益于全球半导体行业迎来新一轮资本开支周期,半导体设备景气度持续攀升。
  据睿工业数据,在2020年我国半导体清洗设备、CMP设备、薄膜沉积设备、刻蚀设备国产化率分别为20%、10%、8%、7%,较之前显著提升,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正如火如荼的开展,龙头企业已进入国产替代深水区。
  2021年1-4月,通用设备累计营业收入同比上升38.7%,专用设备累计营业收入同比上升38.0%。相比2019年1-4月份数据,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累计收入同比增幅分别为13.7%和20.6%。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收入已经恢复到疫情之前水平且有上涨。
  行业营收上升的同时,通用设备利润总额同比上升67.7%,专用设备利润总额同比增长77.7%。相比2019年1-4月份数据,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利润总额同比增幅分别为31.4%和70.0%。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利润总额不仅恢复到疫情之前水平,同比均有大幅上升。
  在双赛道营收利润上扬的形势下,两个领域的出口交货值也均有提升。4月份我国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出口交货值分别为512亿元、44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8%和36.9%。单月出口交货值均为历史高位。中国制造业产业链能力进一步得到了世界人民的认可,出口扩大将成为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在机器人与半导体行业都持续走高的背景下,机器人设备也逐渐向半导体行业拓展应用空间。从不同行业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来看,汽车以及半导体设备两个领域机器人需求也在近两年显著增长。
  不同于焊接和涂装用机器人在汽车行业需求不断提升,清洁和搬运型机器人则在电子设备行业备受青睐。
  随着半导体产业向中国大陆迁移,国际大厂陆续在我国大陆地区投资建厂,大陆对半导体领域自动化设备需求提升。机器人进军半导体行业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趋势,机器人本身需要具有易使用、性能灵活轻便,不仅要满足无尘空间的等级要求,还要小心易碎的产品,对极为细微的器件需要高度精准地定位、放置和组装。
  不少机器人厂商陆续进军半导体装备领域,并组建半导体装备BG,专门面向以芯片制造,面板制造为代表的半导体领域,为其提供国产设备与自动化方案。如在半导体领域打破国外企业垄断的新松机器人就曾在2018年1月,新松以约6.4亿元人民币收购韩国半导体设备企业新盛旗下公司80%的股权,并在2020年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8.03亿元用于IC真空机械手及集束型设备项目、半导体自动物料搬运系统项目、半导体物料管理控制系统项目。
  不难看出,机器人厂商都在通过不同举措,希望在下一个行业爆发点来临前抢占先机。
  同时,半导体行业的技术发展同样将会促进机器人行业的发展,相较于个人电脑或手机,构成机器人的半导体更接近工业设备和汽车。需要使用马达来驱动其内部机构的机器人要配备很多模拟元件、功率元件及传感器等。最近正在逐步扩大的模拟半导体及功率半导体有望随着机器人的增加而快速扩大。
  工业机器人与半导体设备相互促进,将在智能制造浪潮下共同走进国产替代深水区。
  VUCA时代,传统的管理方式和理念已经满足不了企业高速发展的需求,大量企业要转变运营方式和管理方法,尤其是研发管理。研发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研发效能和成本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如何让企业的研发团队越来越敏捷,进而打造一支高捷团队,成为了芯片、半导体等传统企业或者转型中企业的关注点。
  2021年6月30日深圳,专注规模化敏捷、提升研发效能的智能化研发管理工具 PingCode联合 OFweek维科网,一起推出针对“芯片半导体行业如何打造敏捷研发团队”为主题的线下沙龙活动,为企业敏捷转型和打造高效能研发团队助力。

来源:OFweek机器人网

编辑:滕珊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