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企业频道>管理

方大萍安钢铁:劳模创新工作室引领作用不断放大

2019-12-25 14:18:00

  方大萍安钢铁是一家有着60多年历史的钢铁企业,自建厂以来涌现了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目前在岗员工中有市级以上劳模 16 人,其中全国劳模 2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省劳模5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5人,全国钢铁工业劳模3人。近年来,方大萍安钢铁提出要充分发挥各类先进人物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为他们开展技术革新、技术攻关等创造条件。同时鼓励创建劳模工作室、创新工作室、大师工作室,让更多钻研型、技术型人才挂帅,让一个个工作室成为技术交流、课题攻关、新品研发、创新实验、技术创新、学习培训的基地,增强企业自主创新创效的活力。

  目前萍安钢铁已拥有市级以上劳模创新工作室3个,其中该公司安源轧钢厂“夏艾华劳模创新工作室”拥有8项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充分体现了工作室团队的创新创造热情和能力。

  今年以来,萍乡市总工会、湘东区总工会、周边企业纷纷组织劳模代表到萍安钢铁参观“夏艾华劳模创新工作室”,对萍安钢铁重视劳模、重视劳模工作室创建工作表示赞赏。

  “劳模创新工作室”成为技术进步加油站

  “夏艾华劳模创新工作室”以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安源轧厂准备车间副主任夏艾华的名字命名,自20132月成立以来,紧紧围绕生产经营,以“创新、发展”为主线,引领工作室所有技术人员立足本职岗位,从工艺改进、技术革新、提升质量等多方面入手,找准切入点,用“目标化”的方式组织开展活动,提升工作室的运作实效,不断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难点问题。

  工作室每月制定一项技术攻关课题、一项小改小革、每月开展一次技术培训、每季一项创新成果、每年完成2项及以上技术成果,每年申报至少1项国家专利、2项及以上专业技术研究成果,定期组织技术研讨和交流,形成经验材料,实现技术资源共享,以此推广先进技术,积极做好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工作。

  在“夏艾华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助推下,安源轧钢厂员工自主创新意识明显提升,员工发明创造热情高涨,成果累累。在他们获得的8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中,“一种预防退套的轧机轧辊结构”“轧机轴承座注油孔构造”2项专利可有效防止轧辊轴承断油和轴承套退出,提高了轧机设备运行率,为轧机高效运行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有力的技术支撑下,安源轧钢厂曾创下连续48个月“零烧辊”的优异成绩。

  工作室注重示范引领、技术推广、过程指导和成果体现,坚持用创新精神引领员工立足岗位,大力开展新技术研发和小改小革、合理化建议活动,为安源轧钢厂技术进步、生产水平提升做出了积极贡献。2017年至201911月,安源轧钢厂累计完成小改小革600余项,创效700余万元;开展Φ25mm、Φ16mm、Φ14mm规格螺纹钢筋切分工艺升级、棒线技改等项目攻关,挖掘现有装备潜能,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持续优化提升。该厂高线实物成材率稳居全国同行业前三位,螺纹钢筋切分轧制工艺始终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劳模创新工作室”成为人才培养主阵地

  “夏艾华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之后,不断吸纳专业、技能人才,现有高级技师2人,技师1人,工程师2人,助理工程师3人,高级工7人。他们努力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共同开动脑筋,攻坚克难。

  立足现有设备,工作室在新技术研发与推广、工艺研究与改进、节能降耗改造与应用等领域,组织实施技术创新、服务基层一线等多项创新实践活动,设立专项课题,精心实施技术攻关,为公司技术创新和生产水平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平台,该厂大力开展岗位练兵、技能培训,以师带徒,以老带新、传帮结带,采取“一带一”或“1+N”的形式,为轧钢工序定向培养熟练工和具备专业技术资格的后备人才。工作室还设置了三个实操培训基地,遵循“贴近实际、见效快、易推行”的原则,组织对岗位员工进行专业技术技能培训。从基层选拔公认的有经验、有技术的技术员、操作工担任授课教师,采取现场示范、教学的方式,迅速提高学员操作能力。

  在工作室的带领和培养下,该厂积极组织技术骨干参加职业技能大赛,树立典型,以赛促学,提高全员的学习热情。近年来,安源轧钢厂涌现出一批理论知识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后备人才。2016年江西省“振兴杯”职业技能大赛中,安源轧钢厂选手卢彧、廖洪渭一举拿下金属轧钢工冠军和亚军;在2018年萍乡市“振兴杯”金属轧制技能大赛中,安源轧钢厂选手刘涛、李勤并列冠军;在2019年江西省“天工杯”技能大赛中,安源轧钢厂选派的高建国综合成绩排名第二,另一位选手刘涛获得理论成绩第一名。

  利用劳模创新工作室平台,充分发挥劳模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带头引领作用,使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深入人心,营造了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良好氛围,激发了员工的劳动热情和创新创造活力,促进员工技能提升,对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吴琦)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网站实习3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