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武集团中南股份能源环保部发电车间的员工用一个精准的“算盘”,算清了成本账、效益账,算出了一线智慧的价值。他们以“算账经营”为导向,从设备维修到废水回收,将成本意识融入生产肌理,用实打实的数字诠释着“省下的就是赚到的”。
维修现场的“逆向突破”:3小时省下3万元
新干熄焦发电机组的抽气电动阀突然拉响故障警报,这个关键的进口阀门,犹如汽轮机抽气系统的坚固“安全阀”,一旦失灵,重大事故便可能接踵而至。原厂维修报价高昂,维修周期漫长,外委维修同样花费不菲。在时间与资金的双重压力下,“等不得、花不起”的车间攻坚小组,决心在成本上“精打细算”。
“买新配件要2.8万元,外委维修费用近3万元,不如咱们自己动手。”点检人员的提议,拉开了这场与成本博弈的大幕。面对进口阀门精密复杂的结构,且无原厂技术支持的艰难处境,攻坚小组另寻出路。他们逆向钻研阀门传动原理,精准锁定阀位传感器老化与齿轮箱润滑不良这两大病根。自主设计专用拆卸工具,攻克精密部件更换的难题。还创新性地利用旧阀门电子组件进行改装,成功替代原厂配件。经过3小时紧张抢修,阀门响应时间精确恢复至出厂标准的±0.5秒。此次维修不仅直接节省3万元成本,更打破了“进口设备维修必靠外援”的固有认知。正如员工所言:“以后再遇类似问题,有经验、有技术,省下的远不止这3万元。”
废水管道中的“滴水成金”:5.5米落差创年效益3.5万元
4号发电机组旁,新铺设的管道成为“算账经营”的鲜活见证。曾经,高加联成阀的溢流水日夜不停地排入地沟,每年浪费水量高达数千吨。“这些水流走,心疼啊!每吨水都是成本,处理废水还得花钱。”风机班班长看在眼里,疼在心里,默默算起效益账。于是,团队带着卷尺反复测量,一组数据带来转机:溢流口高度7.5米,不远处4号机射水箱高度仅2米,5.5米的落差,不正是天然的“动力源”?“让水自己流过去!”想法一出,效益账瞬间清晰:铺设管道材料费仅800元,无需额外动力,就能将废水引入射水箱,补充冷却塔循环系统用水。
当第一股溢流水顺着管道顺利注入水箱,意味着废水实现100%回收。这笔“变废为宝”的操作,每年能为企业节省3.5万元。班长自豪地说:“别小看这3.5万元,这可是从地沟里捞出来的纯利润。”
能源环保部发电车间的实践表明,降本增效并非仅靠“大刀阔斧”的改革,更多在于“精打细算”的坚持。当每位员工成为“成本管家”,每个岗位化作“效益阵地”,在“算账”中练就“抠细节”的本事,挖掘提炼深藏在生产环节中的每一笔“小账”,才能汇聚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大账”。(哈小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