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系列改造后,宝武集团中南股份炼铁厂原烧车间球块卸车系统实现“脱胎换骨”:单次作业可同时放两个仓,流量提升至800吨/小时,双仓并行模式使卸车效率快速提升,电耗大幅降低,为企业节约了可观成本。
炼铁厂原烧车间从2号受料槽到钢仓的球矿卸车系统,曾因“单仓作业、流量受限”成为制约生产和成本的“卡脖子”难题。单仓排料流量400吨/小时,不仅卸车效率低,系统七条皮带加钢仓除尘器功率将近3000千瓦,电耗成本显著增加。

面对“卡脖子”难题,技术骨干肖波带领供料班员工以“问题就是机会”为信念,通过“精准归料、智能调节、动态纠偏”三大创新举措,将系统改造为“加速器”,实现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突破”的跨越。
精准归中稳根基:针对物料撒漏顽疾,攻关组创造性改造1号道、2号道下C1、D1皮带下料点,通过加装导流挡板和角度调节装置,并加装智能传感器,实现物料精准归中。改造后即便在800吨满负荷运行时,物料输送稳定度提升75%,撒料率清零。
智控分流创效益:将传统固定式出料板升级为手动可调节式分流系统,创新采用“一板双模”设计。通过0-45°无级调节,可针对不同物料比重(1.8-3.2t/m³)、颗粒级配(5-50mm)实施精准调控,使皮带运量始终保持在峰值状态,设备潜能极限释放,电机负载率降低,设备空转时间减少,能耗优化60%。

动态纠偏保平安:在各料仓下料点前加装“智能纠偏装置”,激光传感器精准捕捉皮带跑偏信号,通过液压系统自动调整皮带张力,实现±5mm级实时纠偏。自投入运行以来,皮带跑偏故障率下降90%,单日连续作业时长突破20小时大关,皮带更换周期延长,采购成本降低。
从“卡脖子”到“加速器”,原烧车间员工用智慧与汗水改写了卸车系统的“命运剧本”。这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团队协作与创新的生动实践。正如团队负责人肖波所说:“没有‘卡脖子’的难题,只有未被开发的潜力”。(彭亚丽 罗小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