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企业频道>走进基层

方大集团萍安钢铁战“疫”中的青春风采

2020-02-28 15:52:00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在神州大地打响。在方大集团萍安钢铁阻击疫情的战场上,广大青年员工奋发有为,以实际行动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用使命感和责任感诠释了萍安钢铁的青春正能量。

  “骗”来的“爱心蘑菇”——善意谎言背后的抗疫真情

  “各位同事,给大家发福利,自家种的蘑菇,没打农药,绿色天然无污染,免费送给大家,这几天我上班的时候带过来,一袋一袋已经装好了,到时候你们要吃的就带回去哈。”

  最近,萍安钢铁动力厂热电二车间蒸气发电站员工李志在班组微信群里发的这条消息“火”了。

  在疫情防控的紧张时刻,这个年轻小伙子无偿给车间员工送上“爱心蘑菇”,让大家感受到了青春的力量,大家纷纷为他点赞。

  原来,李志的父亲在家种了不少蘑菇,恰逢春节期间疫情爆发,李志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劝阻父母不要在疫情防控期间外出卖菜,但他父亲舍不得自己辛辛苦苦种来的劳动果实,怎么劝也不听。

  这时,李志心里灵机一动,不是有很多同事家里由于疫情期间交通管制和人员管控,买菜不方便,吃不上新鲜蔬菜吗?自己何不把蘑菇捐给这些不方便的同事?

  于是他“骗”父亲说:“我有很多同事现在买菜都不方便,我们公司食堂也需要采购蔬菜,我上班的时候可以把蘑菇带过去卖给他们。”

  就这样,李志将自家产的120多斤蘑菇分袋装好,上班时带到公司免费给大家发放,拿到蘑菇的同事要给钱,他却说“也不是值钱的东西,疫情期间大家也不好出去买菜,能给大家带点自家新鲜菜,希望大家喜欢就好。”

  班组同事没有领完的40来斤蘑菇,他又通过分厂“牵线搭桥”,免费提供给公司食堂,食堂工作人员高兴地要拉他合影留念,他也微笑拒绝。

  不仅自己给同事免费赠送,他还让在医院工作的妻子也给同事免费赠送蘑菇。而让李志颇感意外的是,当父亲知道了自己家的蘑菇是“送”而不是“卖”时,不但没生气,反而也主动送了几十斤给村里值守的防疫工作人员。

  谈起这次捐赠蔬菜的感受,李志坦言:“这只是我为抗击疫情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希望各位同事做好自身疫情防护的同时,也要不断提醒身边的家人做好疫情防护,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在村里当“哨兵”——工作、防疫两不误

  220日,在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下埠镇木马村的疫情执勤关卡上,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正和其他队员一起,仔细排摸登记车辆和人员信息,为进出村民测量体温。他是木马村防疫小分队里为数不多的90后,村里防疫小分队的主力军之一李猛,也是萍安钢铁的一名员工。

  李猛是萍安钢铁湘东炼铁厂3#高炉的一名炉前工,是一名退伍军人,同时也是一名党员,疫情期间,他主动承担了班组消毒清洁的工作,并协助车间安全员做好班员的体温检测工作。

  128日,得知村里也要成立防疫小分队,设立防控关卡后,他第一时间主动报名。“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退伍军人、一个年轻人,我觉得自己应该为村里的防疫工作出点力。”申请获得批准后,下班回家后,李猛就到村里防疫小分队报到,在村口防控关卡当起了“哨兵”,或是沿着村里主干道巡回宣传防疫知识,为村民购买和配送生活物资……“这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义务,奋斗在一线的医务人员,他们才是最美的‘逆行者’,我只是防疫战线上的一名普通战士。”对于自己为抗疫情所做的工作,李猛这样评价。

  “坚守岗位就是我的天职”

  “终于不用再走路到村口开车上班了。”214日,萍安钢铁员工柳嘉把车开回了自家门口,结束了因疫情封村、封路以来走路到村口再开车去上下班的日子。

  127日,正月初三,萍安钢铁的青年员工柳嘉刚下班回家,就从家人的口中得知村子里封村、封路的消息,邻居来传话了——“村口开始封村、封路了,外面的车不能进,里面的车没有特殊原因不可以出。”

  听到消息后,柳嘉有点坐不住了,这要是封村封路车子出不去,上不了班,在单位最需要的关键时刻脱岗,在部队里那就是逃兵。为了不当“逃兵”,想来想去,他决定把车子停到1.5公里外的村口,每天步行到村口,然后开车去上班。

  柳嘉妈妈劝他说:“出不去,现在这情况要不请几天假吧?”

  “没事,我们单位每天都有发口罩、消毒、测体温,防控措施很到位,我每天早起一点走到村口开车就行,如果多走一段路这么一点困难都克服不了,那还是一名退伍军人吗?”柳嘉说,“班组现在有人主动居家隔离,每天的检修工作都忙不过来,本来就缺人,我年轻,更应该主动多做一些。”

  第二天开始,从家里走路到村口,柳嘉每天上下班都要多花半个多小时。事情传开后,同事和领导都对他夸赞不已,“这才是萍安钢铁的汉子!”这个从部队退役的大男孩有点腼腆:“在部队,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现在来到岗位上,坚守岗位就是我的天职。”(尹录麒)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网站实习3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