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独家报道

【两会特别报道】夏文勇代表:红土地上崛起“新”新钢

2021-03-15 09:14:00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本报两会报道组记者 何惠平 报道
本报两会报道组记者 顾学超 摄影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取得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战略成果,疫情防控进入了常态化阶段。在此基础上,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全面顺利推进,我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平稳良好的防控态势和经济社会发展势头,保障全国两会如期召开。”全国人大代表,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钢”)党委书记、董事长夏文勇激动地说,“今年参加全国两会的感觉格外不一样。”
  图为视频采访现场
  “万事万物,利他才能利己。”在钢铁行业从业近30年的夏文勇看来:“职工与企业,企业与客户,钢铁与城市,工业与生态……各种关系以人为本、和谐共融,才是科学可持续的发展方式。特别是对于新钢这样不具备先天优势的企业,更需要这样的绿色、多元、共融。”
  五年大跨越,红土地上崛起“新”新钢——一个值得更多人从探知行业发展规律的角度出发,去重新认知和发现的新钢。 
  改革创新:“绩效为纲”持续激发内生动力
  “我深刻体会到,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在于机制的创新,要建立‘绩效为纲,能者上庸者下,充分分享价值创造成果’的新机制,激发每个人创新创业创效的活力。”夏文勇表示,作为一家老牌国企,新钢靠什么调动人的积极性?除了精神层面的强化党建引领,体制、机制层面的改革创新手段,同样必不可少。
  “哪里落后,我们就改哪里。”面对企业改革发展中的痛点、难点,“70后”的夏文勇始终敢于正视、毫不掩饰。对于一个现代企业家而言,“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相比,新钢最大的痛点就是劳动生产率偏低,远远低于钢铁行业平均水平。痛,那就改。
  ——改革再深化。
  作为国企综合改革“双百行动”试点单位,新钢于“十三五”末如期完成方案确定的19项任务。其中成效最为显著的就是“大部制”改革。近两年,新钢整合19个单位、部门,减少了13个单位、部门建制;将岗技工资制、岗薪工资制改为岗效工资制,提升职工绩效考核权重。
  新钢持续深化高效化改革,通过灵活调整优化机制,提升二级单位优岗减员积极性。2020年,新钢钢铁主业人均产钢量比“十二五”末提高了441吨。与此同时,新钢在二级单位凤翔带钢、板加公司试点职业经理人制,以增资扩股等形式组建了两家股权多元混合所有制企业。
  到“十三五”末,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全力支持下,职工医保、工伤保险等困扰新钢多年的历史遗留问题也全部得到解决,19个社区移交全面完成。新钢综合改革经验成为国企改革“江西样板”亮点,受到国务院国资委的肯定和推介。
  ——智能化改造。
  “两化融合”在钢铁行业的发展,近年来可谓如火如荼。在夏文勇的心中,推进智能制造,要实现“生产高效,产品稳定、客户满意、决策科学”。智能化改造,与提高劳动生产率密切相关,更事关企业未来发展后劲。
  2019年7月,夏文勇挂帅成立新钢智能制造工作推进小组,每月召开一次智能制造推进专题会,推动企业智能化改造工作。
  近两年来,新钢加快实施信息“连岛工程”,整合现有MES系统、智能门禁系统、二级单位局域网等信息平台,全面打通数据传输共享系统。加快了对传统工序的智能化改造进程,先后引入多功能智能炼钢系统、连铸全自动开浇和加渣技术、财务成本核算系统、产线质量跟踪系统、设备管理系统、全流程“智慧物流”、协同办公系统、智能门禁系统。
  在此基础上,新钢大胆探索无人车间试点,全力打造无人操作的数字化智慧料场和计量集中控制中心。截至目前,多个智能制造项目有序推进、成效初显,将为新钢“十四五”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企业管理运行效率打下坚实基础。今年新钢要推进“产销质财”一体化系统建设,通过“点、块、面”达到全域智能化。
  双轮驱动:“敢想敢干”提前实现多元格局
  在理念创新上,新钢在“十三五”期间提出构建“1+6”(钢铁主业+6大非钢板块)产业发展格局。
  随着对行业发展大势的深入了解和对新钢发展更加清醒的判断,夏文勇逐步明确“主业提质、智能制造、绿色发展、相关多元”的新钢发展方略,提出要实现“非钢与主业并重,再造一个新钢”……新思路提出早期,在许多对此存疑的新钢人看来,“非钢再造一个新钢”无异于“天方夜谭”。
  历史再一次有力证明:敢想敢干,一切皆有可能。
  从零起步的新钢国际贸易公司。这个只有70多人的小团队,在2020年,顶住疫情对贸易行业的巨大冲击,第三方贸易营收逆势增长150亿元,全年第三方贸易营收达到290亿元,占据新钢非钢板块营收总额的半壁江山……他们所依赖的就是“敢想敢干”。在疫情导致钢材贸易板块陷入困境的时候,他们迅速掉头、果断出击,及时转移业务重心,为该公司未来发展带来更多可能。
  在新钢非钢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的钢材延伸加工板块。该板块被要求在2021年底实现营收131.5亿元,两年实现倍增。
  新钢在《“转型升级冲千亿”工作方案》中明确,新钢要对接新余市用钢产业规划,在新余打造“一个产业基地,三个产业集群”,即:钢结构产业基地,金属制品、优特钢带、电工钢产业集群。对此,新钢高度重视、顶层设计、高位推动,由夏文勇和分管班子成员共同牵头负责。
  做强钢材延伸加工板块,对新钢公司“转型升级冲千亿”意义重大。一方面,做强钢材延伸加工板块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新钢与新余的“产城融合”,另一方面,做强“钢材延伸加工板块”,也是新钢助力内循环经济的典型案例。2020年,新钢钢材延伸加工板块内部相关单位关键指标增速都在20%以上。目前,优特钢带、电工钢、金属制品产业集群和钢结构产业基地已在江西省新余市本区域内初具规模。
  新钢非钢产业中的工程技术板块。作为新钢工程技术板块“走出去”较早的一支“远征军”,新钢建设公司在确保企业内部检修业务的同时,跨国、跨省、跨行业承接对外工程业务。2019年、2020年两年间,这家新钢内部检修单位,对外承接工程实现营业收入5.95亿元,仅2020年就实现营业收入2.9亿元。
  新钢资源综合利用板块。该板块的矿山非钢产业发展同样有着诸多亮点。在去年刚刚完成大部制整合的新钢分宜矿区事业部,在铁矿资源增量有限的情况下,将排土场废土、废石综合利用做成砖,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为老矿山铺平了转型新道路。在此基础上,借助当地政府的力量,新钢非煤矿山资源整合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为矿山生存发展找到了新的出路,也满足了新钢炼钢生产对熔剂资源的需求。
  路在脚下,事在人为。从2015年的35.79亿元到2020年的450亿元,整整五年,一步一个台阶,新钢非钢产业连年呈数倍持续快速增长,到“十三五”末基本实现了“非钢与主业并重、再造一个新钢”目标,钢铁主业与非钢产业双轮驱动的新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比原计划的时间提前了近3年。
  对于“十四五”,夏文勇告诉记者,钢铁行业在“十四五”实现高质量发展,一定要重视节能减排,这是钢铁行业的立身之本;要推进智能制造,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要加大产品和技术的研发力度,以满足下游用户需要。
  绿色发展:产城融合提前备战“碳中和”
  “新钢是一家典型的‘城市钢厂’,要想在今后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必须创建清洁工厂、实现绿色发展,在不断推进产城融合的进程中,实现钢厂与城市、工业与生态的和谐共融。”在创建清洁工厂进程中大干特干3年后,到2020年,江西省重点工程——新钢百亿产业转型升级改造工程部分投用、部分在建,夏文勇心里的思路越来越清晰,信念越来越坚定。
  “十三五”期间,新钢累计环保投入、清洁工厂创建投入、班组“三室一间”建设费用近40亿元,坚定不移推进创建清洁工厂工作,2018年启动投入超过100亿元的产业转型升级改造工程,淘汰露天料场等一批落后产能及设施,实现了新钢所有工艺技术装备全部符合国家钢铁产业政策,主要排放指标大幅改善,无组织排放下降80%以上,完成多条厂区主次干道改扩建,厂区东大门、北大门成为新钢职工和新余市民打卡地,产城融合渐入佳境、相得益彰。
  这其中,让他和新钢人最为骄傲的,是紧挨着新余母亲河——袁河的智能环保综合料场,那是当前世界最大的膜结构建筑群,也是新余当地市民假日休闲时的新晋“网红打卡地”。其智能水平、环保水平在钢铁行业首屈一指。
  用煤不见煤,用矿不见矿……6个白色全封闭式大棚,到2020年已经有部分投入使用,成为袁河边上的一道亮丽风景。随之而来的是,延续了60多年的全裸露堆放露天料场彻底告别新钢的历史舞台,每年可减少颗粒物排放9400吨,新钢基本实现“矿入棚、煤入仓、车加盖”的物料储运方式。与此同时,新钢对烧结工艺实施脱硫脱硝超低排放改造,现脱硫部分已改造完成,计划再用两年时间完成脱硝及超低排放改造。
  经过几年努力,“室内窗明几净、室外鸟语花香、厂区天蓝地洁、周边水清草绿”环境新生态正在逐步形成。就在综合料场陆续投用的2020年,城市发展与钢铁生产合为一体的新余市,PM2.5浓度均值下降14.3%,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6.7%,列江西省第二,成功入选中国宜居宜业城市。
  目前,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新钢百亿产业转型升级改造项目中的电炉升级改造也已启动,目标是将其打造成为具有后发优势、更具前瞻性、极致高效、极低成本、环境友好的创新示范项目的样板工程。
  与此同时,为配合新余当地“天工开物”发源地相关旅游品牌发展,新钢还将重点打造三条精品工业旅游路线,建设区域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工业旅游品牌。
  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中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达峰,争取2060年实现碳中和。钢铁业是碳排放大户,约占碳总排放量的15%,必须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全力推进减排工作。“十四五”开局之年,碳达峰、碳中和始终热度不减,这也进一步坚定了新钢探索产城融合发展新模式的信心。
  对于碳中和,夏文勇认为,钢铁行业首先要摸清家底,其次要积极跟踪并参与低碳冶金技术的研究,最后要着手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这些是钢铁行业要实现减排降碳的关键一环。“环保这个问题要做好,首先要心中有责、心系民众。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要持续投入,久久为功,才能够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夏文勇动情地说。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杨珊山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