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观点评论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碧海蓝天

2019-07-03 11:19:00     作者:周裕

  在笔者看来,新世纪以来批准兴建的五大沿海钢铁生产基地,就形成原因而言,可以分为两大类:曹妃甸和日照钢铁生产基地是迫于环保压力的产能被动“迁徙”,而新世纪最早兴建的鲅鱼圈钢铁基地是鞍钢向沿海发展的主动布局,防城港和湛江生产基地也是瞄准东盟经济圈的主动布局。
  这几年迫于环保的压力,各地加快推动城市钢企环保搬迁,一些沿海省份加快钢铁向沿海搬迁调整的步伐。海洋环境保护必将成为临港临海型钢企共同面对的难题。具体来看,临港临海型钢企对于海洋环境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钢铁行业属于“大进大出”的行业,临海布局就是要借助水运低成本的特点。但是,大型船舶的频繁出入,可能会因为船体漏油等原因,对局部海域水体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二是当前,国内钢企在炼钢、炼铁环节产生的废水虽然经过相应的环保处理,但是处理后的中水并没有被钢厂完全回收,仍会有一部分流入海洋,加上一些钢企存在废渣、废水私自偷排入海的情况,无疑加重了海洋的环境负担。
  在笔者看来,念好钢企“赶海”的环保“紧箍咒”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对钢铁沿海项目进行严格的环评审核,实现环保“一票否决”制,从源头上提高沿海钢铁项目的环保装备水平。
  二是利用多种智能装备,对沿海钢企的海洋环境影响进行全天候监测,对于任何逾越环保红线的行为实施“零容忍”。
  三是钢企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对废渣、废水等进行最大程度的回收利用,将钢铁项目对海洋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四是钢企在生产流程设计上,要坚持循环经济原则,合理选择生产工艺,推动清洁生产,力争在生产的每个环节都实现废物产生最小化,资源利用最大化、无害化,构筑适合自身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
  五是完善环保配套产业建设。在钢铁产能聚集区引入专业化的环保处理企业,延伸产业链,实现整个钢铁产业基地的资源循环利用。
  在寻求与海洋经济的共生发展上,宝钢湛江钢铁依托BOO(建设一拥有一经营)项目运营模式所走出的全新的环保治理路子很值得借鉴。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碧海蓝天,这才是钢企“赶海”的正确姿势。

编辑:周利勇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