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智能制造

攀钢有个“智能+绿色”作业区

2019-12-12 10:17:00

  本报通讯员 廖云环 记者 孟祥林

  测温、取样、送样,转过身来到6.5米平台钢包操作位时,中控室就会传出“钢水成分温度合格,可以出站”的指令。在鞍钢集团攀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攀钢西昌钢钒)炼钢厂,不管是转炉,还是LF炉、RH炉,如果不是成分特别复杂、精度要求特别高的钢水,室外操作工都是这样一气呵成地完成这一系列动作。
  “现在,我们是用机器人进行快速分析化验。如果还依赖于传统的化验室化验结果出来后再才出钢的话,根本无法保证生产节奏。”11月25日上午8时45分,开完早调会来到RH中控室检查设备的该厂点检整备作业区副作业长成强对《中国冶金报》记者说。该厂点检整备作业区正在加紧打造一系列智能化系统。目前,该作业区音频化渣、炼钢炉气分析、LF炉智能测温取样、结晶器在线调宽、连铸结晶器自动加渣等系统正在实施中。
  抓青年,培养未来发展战斗力
  “李旭,你看这根油管为什么要这样连接?”11月25日9时15分,在1930连铸2流流道上,该作业区机械乙班班长鲁德金正在利用检修时间对青工进行现场培训。
  得青年者得未来。该作业区青工约占总人数的50%,是未来发展的中流砥柱。为了使青工迅速成长起来,适应钢厂智能制造需要,该作业区积极探寻青工成长、培养模式。他们把“检修+课堂”培训模式作为提高实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严格执行管理人员到岗位理论培训制度的同时,该作业区还会结合当天检修内容精心备课,在现场对青年员工开展业务培训。该作业区现场讲、现场干的教学模式,不仅使新员工的理论水平和实操能力迅速提升,而且有力推动了青年技术攻关和岗位创新活动的有效开展。今年初以来,该作业区青工提出实施合理化建议100余项,创效1000余万元。
  重创新,夯实绿色发展竞争力
  环保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也是实施智能制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该公司炼钢厂转炉系统引进德国半钢炼钢干法除尘系统。投产运行两年后,频繁的泄爆和爆燃造成该厂设备损伤严重甚至是停产。而半钢炼钢干法除尘工艺知识文献资料非常少,炼钢厂必须依靠自主创新战胜困难。
  为此,该厂点检整备作业区点检员和冶炼作业区、相关科室人员一道跟班试验,在反复记录和收集数据之后,制订出13种控制泄爆、爆燃的措施,一举解决了绿色制造路上的拦路虎。
  今年初以来,该作业区又针对提钒转炉一次除尘放散烟囱长明火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且一旦熄灭后就点不燃的现象,对煤气装置进行了重新设计、加工,改变了其原有结构,不但缩短了提钒转炉一次除尘系统故障停机时间,而且避免了烟囱没有长明火、煤气下沉、污染环境的现象出现,还更便于拆卸、检修。
  强合作,汇聚高质量发展创造力
  跟随着成强的脚步,《中国冶金报》记者在连铸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室的一个角落里,该作业区电气大班长朱松涛正在根据钢厂2020年产能、产品质量等要求与连铸作业区“刘关洪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员及该作业区电气横班点检职工一道开展“结晶器在线调宽”PLC配盘实验。
  “设备人如果不了解生产,不学会与生产合作,没有超前意识,服务能力就会大打折扣。”成强说。
  一直以来,该作业区都把“了解生产、与生产同频”作为对职工的基本要求,他们以该作业区的“潘刚钳工技能大师工作室”为主要创新基地,借助工作室很多成员来自冶炼作业区“何登宇炼钢技能大师工作室”和连铸作业区“刘关洪技能大师工作室”的优势,积极与这两个工作室开展合作。针对产线实际问题,他们促进设备与生产的深度融合,带动生产职工、设备职工技术水平共同提升。今年初以来,该作业区通过联合攻关,解决产线实际问题200余项,实现挖潜增效3000余万元,为钢厂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设备支撑。
  增实效,保障持续发展源动力
  在炼钢转炉平台,《中国冶金报》记者看到,正在进行炉役检修的2号炼钢转炉在用倒链直接将砖倒进炉内。这改变了传统的侧面搭跳板、由检修职工配合叉车倒砖模式。两者对比,新的操作模式可以节约2天的检修时间。
  成强说,这是“潘刚钳工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杰作之一。为保障钢厂持续发展源动力,该作业区注重增实效,每年都定人定时定项目开展技术攻关,实行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安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该厂作业区将进一步加快“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冶金报》(2019年12月12日 03版三版)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宋玉铮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